找陈家沟的故事 四省市联合申请 河南为什么成为“龙头大哥”
猛犸新闻东方日报记者朱玉刚见习记者王林
CPPCC文县副主席严双军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快乐的人之一。他是文县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的副组长,被称为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文化传承与推广的推动者,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的“大管家”。近年来,严双军一直忙于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申请世界遗产,完善文本,协调翻译,拍摄申请影片,组织推广。他还被安排在许多庆祝世界遗产申请成功的活动中担任领导和主持人。当他提到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时,他看起来既高兴又悲伤。与此同时,人类很难。
四省市联合申遗,河南为啥能当“带头大哥”?
在申请世界遗产的12年中,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被宣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为什么会成为“龙头大哥”?如何带领四省七社区成功申请世界遗产?
作为见证人,严双军介绍,从2005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要求申报项目首先进入各国的国家非遗产名录。2006年,陈、杨的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吴的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进入国家非遗名录。2014年,吴的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何的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李的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的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确立了陈的出生地在中国传统太极拳的一种——河南省文县市陈家沟,为“龙头大哥”。
2008年,文县在县长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与国家合作的团队,正式开始申请世界遗产。陈的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太极拳,而杨的太极拳还没有开始。
“2014年,河南在全国人大上率先提出提案,要加快世界遗产的世界申请,防止中国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夺走。”严双军回忆说,在中国以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申请世界遗产的同时,韩国和日本也开始以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申请世界遗产。特别是韩国,已经成功申请了端午节和拔河。现在流传着“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张三丰,张三丰来自辽东济州岛,济州岛属于韩国”的不实言论。如果他们恶意申请成功,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更好地申请世界遗产,有必要增强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的影响力。“2015年10月,焦作市为全球数百万名a类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爱好者举办了“分享太极、分享健康”培训活动,组织了10多万名a类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练习者集中演练和数百万名a类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爱好者。零散演练,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记录也有助于中国传统太极拳申请世界遗产。
“自从开始对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的遗产进行应用以来,河南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已经上升到省级战略。12年来从未停止过。后来其他省市纷纷加入,合力申请遗产。“2017年,四个省市的七个社区开始联合申请世界遗产
2008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会同焦作市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正式启动了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在文县,县长带队配合申报世界遗产。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申请人数不限。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的申请太多,达到3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县发了一封信,由于文本原因、中西文化差异等原因,没有得到第一次审查会议的批准。建议撤回申请,待资料完善后再重新申请。否则,如果最终复审失败,4年内不允许再次申请。为谨慎起见,文县撤回了非遗产申请。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在进入联合国认证阶段前后悔说了“再见”。
2009年9月,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第二次申请,但在那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织开始限制申报数目,中国最终申报了京剧和中医针灸,太极拳被暂缓。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将申报变成了两年一次,每个国家一次只能报一个项目。”2010年,太极拳再次申报,未通过国家文化部的资格认定。
2011年,中国申报了皮影戏,太极拳未能入围。
2013年,中国申报了珠算,太极拳再次未能入围。
2014年,太极拳的申报文本、视频未能在申报工作截止日期之前提交,再次错过申遗。
2015年,省文化厅将太极拳的申报片、文本等上报文化部非遗司。太极拳再次被文化部列入备选名单。2016年,省政府将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列入“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太极拳申遗上升为省级战略。
2017年,四省市七大社区开始联合申遗。
2020年12月17日,历经坎坷,太极拳申遗终于成功。
最近几天,孙氏太极拳、卢氏太极拳和上海的吴氏太极拳也上了国家的非遗清单,但已经错过了世界非遗的申报。
困惑的外国人,难翻译的太极拳
严双军讲,省市都很重视太极拳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但前期对申报的规则和填报程序不够理解,后期规则的改变,还有太极的翻译困难,都是申报受阻的因素。中西方文化先天就存在着鸿沟。文本翻译要求还很高,必须能把太极拳的精髓表达出来,并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得懂。关于太极拳,很多中文的表述我们自己理解尚且困难,何况是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理解,“申报文本必须翻译成英文,我们的专家中文的意思说清楚了,但翻译成英文后会变成什么意思,就有点不好拿捏了。比如说,我们认为太极是古代先贤对宇宙的一种认知,天地未分之前,是无极。当清者上扬,浊者下降,分子状态开始运动,这个运动状态生生不息,永不停止。这种状态就是太极。阴阳的互相变化,这种变化状态叫做太极。这个怎么跟外国人讲啊!还有很多太极拳词汇和理论,如“意念”“天人合一”,想找到对应的英文词汇来准确表示,太难了。而现在七大社区用的“社区”,也是从国外翻译来的。
陈自强是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总教练,是陈氏太极拳第二十世嫡宗传人,父亲陈小星是学校校长,伯父是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的陈小旺。他也认为,什么是“精气神”“阴阳”,什么又是“中正安舒”“行云流水”,什么是“白鹤亮翅”“金钢捣碓”,这些想用英文让评审专家理解,确实想想就头大。
国家非遗保护中心一位专家曾表示,申遗文本不好的话,根本不可能申报成功,“申报文本很重要。”
2019年9月,河南省外事委员会和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在河南理工大学设立了河南太极拳文化外译研究中心。就是要确立一个翻译的标准。还要让外籍人员介入,看他们能不能理解。同时,还把少林功夫的外译研究中心定在了郑州大学。
12年间,焦作多次邀请北京的专家来开会,在焦作迎宾馆审稿子。到北京去,请专家来,其间的往返次数,已经多到严双军都记不清了。焦作市政府、市文旅局、市非遗保护中心还配有主管副市长和秘书长,服务他们的申遗工作。
申遗现场解密:突然休会的一场虚惊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太极拳正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果原定是16号出来,河南省文旅厅厅长姜继鼎和太极拳大师陈正雷,一个代表政府,一个代表社区,在北京分会场参加直播。太极拳申遗排第21位,前20个结果出来之后,联合国评审团的主持人却宣布休会,16日晚21点,陈家沟是主会场,4个省市的非遗负责人,7个社区的传承人都集中在陈家沟,等待庆祝的灯光秀,那两天特别冷,几千人在冷风中等待欢呼,然后进行非遗项目展演大会展演,太极拳,结果等到休会,大家都忐忑不已。
后来才知道,太极拳的前一个项目是送王船,再前面是20个国家一起申报的一个项目,每个国家讲几分钟,一下子把时间占完了,太极拳放在了第二天第一个,当时大家心里不安,到底能不能通过啊,8分钟后,主持人敲锤了,全场欢呼。
“拳师不能变成演员”,要让“中国拳”刮起“世界风”
2020年的这次太极拳申遗,是由河南省牵头申报,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动,7大太极拳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宣传片中,陈式仍占据了重要的分量,但其他各大社区也各显异彩。
杨氏太极拳传承人杨振河告诉记者,太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中国,不属于别的国家,怎样推广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古代拳师,早晚在民间,不显于社会,所以他们个个都功夫高超,教练拳师不能变成演员,这样的话,太极拳就走向了反面。因为健身运动和传承它是两条路,健身是减少疾病,提高身体素质,传承必须有技术含量和功夫,这样才能代表这种文化走向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更多能静下心,身体力行的优秀传承者。
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人檀杏敏表示,这次的申遗成功是太极拳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共同前进的动力,太极拳七大社区更要齐心协力,彰显中国太极拳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更多的人习好太极拳、享受太极拳,让“中国拳”变成“世界风”。
习武先习德,不能把太极拳当“快餐”消费
陈家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郑红运刚从温县教育局调过来一个月,在陈家沟这段时间,改变了他很多认知。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汇聚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他相信,太极拳申遗成功,不仅能提高陈家沟的名气,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如今的陈家沟,很多居民只以为收费的那一块才是景区,不知道整个陈家沟已经是景区的一部分。对于申遗成功,普通老百姓只是关注那一会的热闹,还没完全理解会给陈家沟带来了潜在多层次的影响力提升。
温县旅游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陈君颖也是世通太极拳的传人。在她看来,习武先习德,尤其是太极拳申遗成功之后,要避免将太极拳当成“快餐”去消费。她回忆说,她们学拳时要求,一天三十遍,一遍打下来就要十几分钟,加上热身,器械,从学到学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反观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练习,不愿意身体力行去体悟,只想把太极拳当做“快餐”去消费,当成快速就业、快速致富的途径。还没有足够的历练,也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就耐不住寂寞,要跑出去开班带徒,过度的商业化是不合适的。
猛犸编辑:彭艳